5月22日上午,古琴藝術(梅庵派) 代表性傳承人劉善教先生來到我館,參觀調研非遺項目的開展情況。
劉善教先生來到非遺展廳,認真地觀看了非遺展示圖和實物。在副館長吳洪春的介紹下,作為鹽城籍的他對家鄉的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,看到一些細處更是不停問詢,了解具體情況。末尾,他結合古琴藝術從非遺傳承的角度,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看法,認為要利用即將到來的“非遺保護日”加大非遺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,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氛圍。
古琴藝術是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獨奏藝術形式,另外也包括唱、彈兼顧的琴歌與琴、簫合奏,留下了包括伯牙、司馬相如以及《高山流水》、《廣陵散》等為世人廣泛知曉的琴人和琴曲。2006年5月20日,古琴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 批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同時,古琴藝術是繼昆曲之后被列入“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”的第二個中國文化門類。